晨光掠过定州东收费站的顶棚时,收费员们的班前会刚结束。与往日不同,今天的会议多了一项内容——重温“廉洁服务十不准”。党风廉政建设,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融进每天收费动作里的自觉。
制度的篱笆,扎在最细微处。从车型判定到费用计算,每一项标准都清晰可查。后台的智能系统与人工巡查双管齐下,既监督收费员的操作规范,也记录着过往车辆的缴费信息。有次,一辆本地货车试图以“熟人”身份要求减免费用,收费员耐心解释:“师傅您看,所有标准都在这儿,差一分钱系统都通不过。您常跑运输不容易,但规矩面前,咱都得一样。”最后,司机笑着补了费:“就冲你这认真劲儿,我服。”
廉洁的防线,筑在每个人心里。收费站的“廉政学习角”里,放着厚厚的案例,都是近年来交通运输系统的典型案例。每月一次的“廉政教育会”上,大家不只是听案例,更会聊身边事:“上次有司机塞烟想多要发票,我直接指了指墙上的监督电话”“遇到模糊车型,宁可多查三分钟文件,也不能凭感觉定标准”。这些细碎的讨论,像春雨般浸润着每个人的思想,让“不该拿的一分不碰”成了刻在骨子里的准则。
暮色降临时,收费员们抬手示意的动作里,既有“应收尽收”的坚守,也有“应帮尽帮”的热忱。党风廉政在这里,从来不是冰冷的约束,而是让服务更透明、让信任更扎实的基石。就像路边常青的松树,不争艳,却用每一片叶尖的挺拔,守护着窗口的清风,也守护着过往旅人对“定州东”这三个字的踏实与信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