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夜像块被揉皱的深蓝绸缎,沉甸甸地坠在蠡县收费站的车道上。我盯着收费亭电子屏上的时间——22:43,发卡机的蓝光在脸上投下一片清冷,与窗外此起彼伏的蝉鸣交织成夏夜独有的乐章。
一辆电动三轮车缓缓晃进车道,骑车的是位穿白色短袖的大哥,衣服后背被汗水浸出深色的汗渍,车筐里整齐码放着几箱矿泉水、饮料以及一些货物,瓶身的标签在路灯下泛着微光。
“师傅,您好。”我伸手拦截车辆,“非机动车不可以驶入高速。”
大哥抬头,声音有些沙哑:“我就去趟服务区,离得特别近,送下货就回来啦。”我心里一沉。夜间高速车流量虽少,但车速普遍较快,电动三轮车没有反光标识,在黑暗中极易成为“隐形威胁”。我指了指路边醒目的警示牌:“师傅,您的车在夜间行驶风险太大,高速上车辆行驶速度快,万一出安全事故咱们追悔莫及呀”
“我就走两公里!”大哥打断我,“服务区就在前面,通融一下吧小姑娘。”我深吸一口气,走出收费亭。夏夜的风带着热浪,却吹不散我心头的担忧。我向大哥叙述非机动车上道的事故案例:“师傅,您看以往有多少事故案例也是为了赶时间驾驶非机动车道上高速,结果发生意外。我们都是为了您的出行安全考虑,不能因小失大呀。”
大哥看着通往服务区的路,又低头摸了摸车箱里的饮料箱,又抬头看了看我。过了会儿,他轻轻叹了口气:“行,姑娘,你说得对。安全比啥都重要。”
大哥慢慢倒出车道,看着他沿着辅路慢慢骑远。他白色的背影在路灯下晃动,车筐里的饮料箱随着颠簸发出轻微的碰撞声,像极了夜空中跳动的音符。回到收费亭,我重新坐好,听着窗外的蝉鸣,心里涌起一股温暖的踏实感。
作为收费员,我们守的不仅是车道,更是每一位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。每一次的坚持原则,每一句的耐心劝说,都是对“安全”二字最真诚的守护。这个夏夜,我用责任点亮了一盏小小的灯,也让温暖在夜色里悄然蔓延。
